自然葬是节地生态葬的方式之一,其具体安葬方式为:将可以降解的骨灰盒放入一个较小的地下坑内,再用土掩埋,坑与坑之间的间隔通常在一米之内,三年后,这些骨灰盒与盒内的骨灰就会彻底降解。因为地面上不做任何标记,所以这块土地可以循环使用。
除了自然葬,节地生态葬方式还有骨灰撒海、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、骨灰格位立体存放等,它们的共同优点是不占地或少占地,少耗资源,非常“低碳”,能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。
毫无疑问,包括自然葬在内的节地生态葬可以彻底解决“死人与活人争地”的问题。同时,节地生态葬可以有效遏制丧葬方面的攀比现象,对于丧葬暴利这一顽疾也会起到打击遏止的作用,明显减轻丧葬活动中的经济负担,使“死不起”尽快走进历史。
而推广节地生态葬,不仅需要政府宣传到位,还要拿出真金白银,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来大力助推。这方面,北京市做得比较好。该市民政局表示,到2020年,力争本市树葬、海葬等生态化安葬比例达到年安葬量的50%。北京市政府不仅免费提供自然葬安葬服务,还不断加大补贴力度。尤其是北京市顺义区规定,凡是采用生态葬形式安葬的,在北京市既有补贴基础上再给予每份骨灰一次性5000元的奖励。
相比于北京市,有些地方对于各种形式的节地生态葬不仅不实行免费服务,还要进行收费。比如媒体报道,济南市青龙山安息园对于实行树葬的逝者家属要收费6000元,如此做法显然无法激发人们实行节地生态葬的积极性。
用财政补贴方式助推也许只是一时之计。随着节地生态葬的不断推广,人们对这种安葬方式会从不理解到逐步接受,直至成为主流。届时,即便消减补贴或者不再补贴,仍会有很多人主动选择它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