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的发展,时代的进步,文明祭祖已经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。许多人已经摒弃了烧纸、烧香、点香烛等传统祭奠方式,继而采用文明、环保、健康的祭祀方式,来表达心中的悼念之情,以实际行动倡导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。然而,在一些农村和非公墓地区,总有那么一些人,借清明祭祖之际大操大办,成捆地烧纸钱,成箱地放鞭炮,以尽“孝道”。有的甚至请来风水先生选“风水宝地”,大兴土木,为祖先翻建豪华阴宅。
对先辈的尊敬和尽孝是人之常情,无可厚非。而在传统观念中,大操大办丧葬祭奠仪式或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晚辈的孝行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,这种“尽孝”的方式已经落后了。一方面,“死去元知万事空”,逝者能否感知晚辈丧葬祭奠大操大办的意图,想必绝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。丧葬大操大办实质上更多的是子女们为了做给活着的人看,给自己“充门面”。另一方面,祭奠时烧纸钱、放鞭炮、建豪华阴宅等做法,把一个天清地明的好时节闹得乌烟瘴气,狼烟四起,不仅污染空气,也污染着社会风气。
事实上,晚辈是不是真孝顺,只有老人在世时方能感受到。如果对老人生前关怀都不够,即使厚葬厚祭,也难以真正体现孝的真谛。《增广贤文》就告诉我们:“祭而丰,不如养之厚;悔之晚,何若谨于前。”意思是用丰厚的祭品祭祀先人不如趁先人在世多尽孝道,与其等到事后后悔还不如事先考虑周全。孔子在论孝道时也曾说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”。就是说礼仪到了,心意表示了即可。这些无疑都告诉我们:如果老人活着时享受不到子女的孝心,老人死后,无论儿女们如何大操大办丧事,老人都感觉不到了。因而,子女在老人的丧葬祭奠仪式上花太多的精力和金钱并无多少意义,必须在老人生前尽孝,努力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。这恐怕也是老人们内心所希望的。
在当今社会,厚葬厚祭不仅已经无法体现孝道,还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。因而,倡导“厚养薄葬”已成为必然的趋势。厚养薄葬,重在厚养。所谓“子欲养而亲不在”,与其虚有其表地厚葬厚祭,不如在老人生前多尽孝,尊重爱戴、赡养亲人,让其真正地安享晚年,这才是新时代理智的孝行。近年来,针对丧事大操大办等问题,许多地方都发出了“厚养薄葬”的呼声,要求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。然而,观念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。这需要政府部门更多的耐心和细心,抓住清明等重要时间节点,在思想引导等方面狠下功夫,让“厚养薄葬”成为更多人的共识,使之成为自觉、自愿、自主的共同行动。
旧陋习当破,新风尚当立。厚养薄葬方为孝,多一些生前关爱,少一些逝后攀比!期待着孝心孝行能真正扎根人们心中,让“厚养薄葬”在神州大地上蔚然成风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