逝者如何安葬,于家于国都是大事。
不少地方举行节地生态葬集体安葬仪式,如花葬、草坪葬、树葬、海葬等,葬礼形式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,减轻群众负担,还符合绿色环保的时代潮流。按理说这样的绿色殡葬应该一呼百应,然而纵观这几年殡葬行业的发展情况不难发现,绿色殡葬形式是叫好者多,响应者少,各地开发的生态墓地大多冷冷清清,新兴银川殡葬服务方式也少有人问津。
绿色殡葬缘何叫好不叫座?有两方面原因不容忽视。一是老百姓根深蒂固的厚葬观念。殡葬,包含了人们太多情感,它是生命最后的告别,也是世代传承的文化。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,人死后要体面风光地下葬,殡葬消费的高低与孝心紧密相连,花费越多,孝心越大。“绿色殡葬”虽好,在现实中却难以得到广泛认同。二是当前绿色殡葬服务不完善。一些人也想选择绿色殡葬方式,但是苦于当地绿色殡葬不成熟,还无法为选择绿色殡葬的人们提供相应的服务,也成为推广绿色殡葬的障碍。
在人口基数达14亿多的中国,厚葬必然导致土地大量被占用,还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。为保生态、惠子孙,推动殡葬向绿色转型是大势所趋、势在必行。
然而要让绿色葬成为今后主流殡葬模式,并非一朝一夕的事,需要各方共同努力,在健全法制、强化监管、理顺体制、倡导文明新风等诸方面下功夫。比如,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与实践,帮助人们树立环保生态安葬理念,让绿色殡葬践行者免受非议;各地结合实际尽快出台奖补、规范等细则,尤其是实实在在提高绿色殡葬的服务供给能力,为公众提供更多、更优质的绿色殡葬公共服务产品;对违法乱占耕地建造豪华坟墓者启动问责程序;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,广泛宣传科学、健康、文明、节俭的治丧观念,使广大群众清楚地认识到文明殡葬方式的积极意义,使老百姓自觉革除陋习,弘扬厚养薄葬、文明治丧的新风尚。在这些方面持续发力,进而促进殡葬行业健康发展。
“死生亦大矣。”生老病死,都是民生大事,关系到每个家庭,每一个人。
|